半導體材料發展策略變革-彈性與韌性

 列印  2025-06-20

中央大學企管系前瞻產業創新創價講座演講心得

演講者:環球晶圓  黃耀毅副總暨集團永續長

演講日期:114年6月12日

演講題目:半導體材料發展策略變革-彈性與韌性

撰文者:電機3A 陳泓安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演講才剛開場,我便被這句話吸引。黃耀毅副總的語氣平實,卻隱隱透露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他不是用艱澀的術語堆砌一場高談闊論的演講,而是用自己親身走過的轉型之路,為我們講述了一家企業如何從技術驅動走向永續願景的過程。

 從電機領域出發,黃副總並沒有一開始就投入永續,而是在歷經多年的產品開發與工廠實務後,才因「因緣際會」接觸碳排與ESG。他說,因為自己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非常熟悉,自然而然也對碳排量更有「感覺」——這句話深深打動我。因為這不是紙上談兵的轉型,而是基於長年實戰的轉向。他並不是脫離專業去「跳槽」永續,而是讓專業深化永續。

 這樣的故事,給了我一個極大的提醒:轉型,並不一定是捨棄,而是重組與延伸。而這樣的過程,最需要的,不是機會,而是決心。黃副總提到,企業能成功推動永續,往往來自「老闆有決心,客戶有要求」這兩個力量的拉動。而這也讓我反思自己:當外在環境愈來愈強烈地要求「綠色」、「責任」、「透明」時,我是否也有準備好,以自己的專業做出回應?

 演講中提到的CDP與SBT,我過去只在新聞中略有耳聞,但這次聽完才真正理解,它們並不是「政策壓力」,而是幫助企業精準管理風險與效率的「指南針」。我才意識到,原來永續並不是跟環境「對抗」,而是從資料與系統中找出共生的可能。

 其中有一個片段特別讓我印象深刻。黃副總談到他轉任永續副總的關鍵,不是因為他最懂 ESG,而是因為他最懂產品。他可以一眼看出流程中哪個環節碳足跡高、哪個環節有改善空間,也能與工程師溝通出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案。這種「從底層累積出來的永續」深深啟發我:與其背誦一堆高大上的永續口號,不如從腳下的事情做起,把專業變成推動改變的槓桿。

 演講最後,他提到兩個詞:「Determination」與「Green Vision」。前者是對自己的要求,後者是對世界的承諾。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企業轉型的真正動力。

 




發佈日期:2025-06-20
發佈人:彭莉舒
聯絡電話:03-422-7151分機66100、66110、66150
E-Mail:lishu@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