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實務演講——氣候暨自然風險管理與挑戰

 列印  2025-05-01

中央大學企管系書報討論演講心得

演講者:合作金庫金控/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黃鈴翠 副總經理

演講日期:114年4月30日

演講題目:金融實務演講——氣候暨自然風險管理與挑戰

撰文者:企管系 劉宜霖

在這次的金融實務講座中,有幸聆聽合作金庫黃鈴翠副總經理的專題分享。演講主題聚焦於「氣候與自然風險管理」,內容涵蓋全球與台灣的政策趨勢,同時結合實務經驗,深入解析金融機構如何建構具備韌性的風險管理架構。透過本次講座,我對金融業在氣候變遷浪潮下所需承擔的角色與責任,有了更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繁、氣候政策逐步落地,氣候風險已快速成為金融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黃副總指出,合作金庫金控導入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從治理、策略、風險控管到指標與目標設定,逐步建立企業內部的永續風險評估與揭露機制。她也強調,銀行在資金配置上扮演關鍵角色,應透過放貸策略引導企業邁向低碳轉型,發揮金融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力。

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在於對「氣候風險」本質的理解更加明確。黃副總清楚區分兩類核心風險:一是實體風險,如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二是轉型風險,例如政策改革或市場變化對企業營運所造成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氣候風險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金融體系、企業經營與社會穩定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此外,黃副總也介紹了「三道防線」的內部風控制度設計,透過明確分工與監督機制,從業務單位、風控部門到稽核體系,全面提升組織應對不確定性與潛在衝擊的能力。她所分享的實際案例,使我更具體理解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如何將永續原則落實到日常管理與營運中,並進一步強化整體的風險韌性。

其中一個概念令我特別印像深刻:「如果更多人都有意識,就會更有約束力。」這不僅是對永續理念的深刻詮釋,更提醒我們:制度的落實,並非僅靠規範推動,更需要從個人意識開始轉變。永續發展的實踐,不只是企業的責任,更是每一位公民、專業工作者的選擇與承諾。

這場講座不僅拓展了我對氣候與自然風險的認識,也讓我重新思考金融的本質與影響力。在未來的學習與職涯中,我希望能將這樣的觀點與意識內化,並應用在專業實務中。

▲黃鈴翠副總經理與企管系曹壽民主任合影。

▲黃鈴翠副總經理與中央大學企管系同學合影。

發佈日期:2025-05-01
發佈人:彭莉舒
聯絡電話:03-422-7151分機66100、66110、66150
E-Mail:lishu@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