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轉型的燈塔:經濟部中小及新企業署
何晉滄次長 專訪

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四十周年系慶專訪
撰文者:王常騰 (企碩一)、劉子瑄(企一B)、鄭力誠(企四A)
採訪團隊:黃依潔教授、王常騰(企碩一)、劉子瑄(企一B)、鄭力誠(企四A)
採訪日期: 2024年3月25日

「地方政府的業務比較基層,面對的是一般民眾」。何次長,也是我們的學長,畢業於中央企管博士班,曾任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以下簡稱中企署)署長,現為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次長初入職場時希望既能發揮企管的長處,又能為整個國家注入自身的影響力,於是選擇公職作為一生志業。何次長過去在臺北市政府任職時,恰逢臺灣第二次產業轉型,工作經歷包括協助臺灣商家導入條碼工具,以及符合國際化標準、大型購物商場和商圈輔導轉型;轉調中企署後,除了負責企業的數位轉型和綠色轉型之外,更幫助中小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對於臺灣產業升級功不可沒。

次長的領導秘訣

中企署的業務涵蓋範圍廣泛,包括財務融通、新創育成和經營輔導等。儘管署內僅有百餘位職員,但他們個個出類拔萃,勤奮敬業;此外,中企署還在各縣市設有服務中心,並擁有經驗豐富的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和榮譽律師提供專業的協助。

在接觸企業的過程中,第一線據點的配合至關重要。次長採用「授權式」的領導方式,通過這種模式減少主管在瑣碎事務上的投入時間,使員工能夠充分發揮專業能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次長則專注於把關施政重點、危機管理、預測趨勢和變化,以及落實數字化管理,如融資金額和逾放率變化等。


何晉滄次長(右)與本系黃依潔教授(左)合影留念

新創的迷思

次長提到,「其實大家對於『新創』這個詞的使用並不精準。」許多人認為只要是成立兩年內的公司就是新創,但實際上,新創立的公司必須符合特定要素才能稱作新創,否則就只是普通的新設公司。

定義新創公司,一般會使用「科技含量」和「創新程度」兩個標準。新創公司的創業內涵是否包含足夠多的科技研發成分,是其關鍵之一。例如,科研技術補助、商業服務業研發補助及創投的投資等,都是評定新創公司的重要依據。當企業獲得政府提供的研發補助專案支持時,即可被定義為新創公司。

「很多新創公司擁有優秀的技術和產品,但卻缺乏從需求面思考其實用性。」次長認為,當前許多企業面臨的瓶頸在於雖然擁有優質產品,卻不知道賣給誰。此問題的解方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從需求面出發,這樣產品才能夠被市場接受和買單。

中小企業的轉型挑戰

目前,許多企業的股價持續低迷。次長指出,目前台灣的中小企業面臨一個關鍵問題,即在產能和價格上缺乏絕對優勢,唯有透過轉型升級才能重現往日的成功,尤其是要從低附加價值產業轉向高附加價值產業。

次長舉例說明,台灣的高科技企業如台積電,其毛利率已達到五成以上;而傳統產業如紡織業,毛利率也已經達到三成以上,這顯示了高附加價值產業的潛力。因此,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是實現長期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政府的角色

「貴署在輔導新創企業和中小企業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次長提及,首先,新創企業通常面臨資金短缺和市場開拓等挑戰,因此需要更多資源支持;為此,政府提供了多項支持措施,包括青年創業貸款、國發基金與創投搭配等;此外,政府也為新創企業提供訂單方面的支持,將其產品納入政府採購計劃,並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讓新創企業幫助解決政府面臨的問題;再者,新創園區和業師資源等也是政府的輔導措施之一,旨在協助新創企業成功發展。總而言之,政府對新創企業的輔導主要集中在資金資源和市場開拓方面,以幫助其快速成長和擴展。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當它們跨越存亡危機後,通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開發新產品和提高產品價值。因此,政府提供了多項創新研發補助計劃,以支持這些企業的內部創新。其中,商業服務業的研發補助是專為中小企業設計的重要資源。透過這些補助計劃,有助於中小企業開發出具有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新產品,同時提高創新能力,實現持續發展的願景。

未來創業的趨勢

次長舉例說明,以前在國內植一顆牙的費用要十幾萬,進口的至少也要十二、三萬。近年來,隨著台灣頂尖製造業與醫療產業的結合,植一顆牙的價格已經降至八到九萬,而且品質也大幅提升。次長指出,現在AI產業進步飛快,許多台灣的高科技製造業可以迅速轉向AI領域,實現訂單的四要素:產品、品質、成本和交期。產品更能夠實現客製化,只要客戶提出需求,廠商就能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次長給創業家的勉勵

「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次長認為,創業能否成功在於是否擁有堅韌的毅力。透過不斷的嘗試與錯誤,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汲取經驗,化作成功的養分。所謂英雄不怕出生低,初期創業時可能也只有有限的資源,但是優秀的創業家懂得去尋找資源,懂得從市場中去挖掘機會。次長也勉勵各個創業家們勇敢去追夢,唯有不斷地去努力,夢想才有可能成真。

何晉滄次長(右二)與本系採訪團隊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