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六十年深耕台灣,持續創新邁向永續
李純正資深副總 專訪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40週年系慶企業楷模採訪報導】
採訪團隊:曹壽民老師、李庭綺 (企碩二)、陳維祥 (企碩二)
撰文者:李庭綺(企碩二)、陳維祥(企碩二)
採訪時間:2024年4月10日

自1954年創立以來,台塑集團已在台灣耕耘超過六十年,並穩居台灣製造業的領導地位。集團早期專注於塑膠製品的生產,隨著業務的擴展,逐步進行多角化經營,將事業版圖拓展至石化、交通運輸、生醫等多元產業。台塑集團的決策管理架構採取集中式模式,確保高效運作與迅速的市場回應。本次專訪深入剖析總管理處在台塑集團運作中的關鍵角色。

▲ 李純正副總經理(右三)與本系採訪團隊共同合影留念

內部管理制度:嚴謹與靈活兼具

台塑集團一貫秉持「勤勞樸實」的經營理念,致力於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集團強調做事必須追根究柢,深究事物的本質與道理,以達到最佳處理效果。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如同集團的心臟,而四大核心企業——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如同樹木的枝幹,在此基礎上,總管理處則猶如大腦般運作,為每一個決策進行嚴密的把控,確保執行的可行性。

據台塑集團李純正副總經理介紹,資訊與財務兩大部門在總管理處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些部門對於策略執行的監控與評估至關重要。在決策過程中,總管理處既提供關鍵建議,也有能力駁回不可行的方案。雖然台塑是傳統製造業企業,但集團也賦予旗下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權,使其能根據自身文化靈活經營。總管理處不僅是決策的核心,也充當子公司間協作的樞紐。

數位轉型與創新:邁向智能化未來

數位技術應用的前瞻性

台塑集團在數位轉型上展現了前瞻視野,早在2002年便啟動相關工作,並於2017年開始引入人工智慧(AI)和其他數位技術,應用於生產與銷售環節的優化。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還強化了能源管理與環保措施。例如,透過自動化品質檢測系統,台塑成功降低人工操作誤差並提高了生產線的效率。這些前瞻投資每年為集團帶來了約61.96億元的效益。

李副總經理表示,正是因為總管理處提前洞察轉型需求,集團才能提早布局數位技術的應用,為今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 李純正副總經理受訪照

數位轉型的挑戰

然而,數位轉型並非一帆風順。在轉型過程中,台塑面臨了系統整合、員工培訓與資料保護等挑戰。公司一方面加強內部員工的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引進專業人才加速轉型進程。以總管理處導入ERP系統為例,這一過程經歷了與員工之間的磨合期,最終才成功推行。李副總認為,管理者在這些變革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展示出改變的必然性,帶領員工順利適應新技術。

未來展望與策略

展望未來,台塑集團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與市場擴展,並計畫與政府、學界、業界專家等進行技術交流,進一步掌握市場趨勢。集團希望透過數位轉型,擺脫過去「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傳統模式,轉而提升客戶滿意度,結合自身技術與規模優勢,為客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社會責任與公益:以社會回饋為己任

台塑集團始終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與慈善活動。李純正副總經理在這方面延續了王詹樣公益信託創辦人的理念,致力於推動教育與醫療領域的永續計畫。台塑集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體育贊助、社區服務等公益活動,不僅提升公司形象,還與社區建立了更緊密的連結。

集團在環境保護領域也不遺餘力,推動「循環經濟」,將原物料、水資源、能源、廢棄物等納入全面考量,實現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再利用。近年來,台塑集團開始興建全台最大磷酸鋰鐵電芯廠,進一步朝向「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的四大目標邁進。

▲ 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創辦人:王永在)今年再次獲得體育推手獎贊助類「金質獎」及「長期贊助獎」兩獎項

教育合作與人才發展:培養未來的動力

作為台塑集團的資深主管,李副總經理以其超過40年的工作經驗,為學生提供了寶貴建議。他認為,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解決問題的能力、書面與口語表達技巧尤為重要,這些正是台塑集團在招募人才時看重的能力。李副總強調,實際工作中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並建議學生在進入職場後保持細心與謙遜的學習態度。

台塑集團與多所大專院校展開合作,提供實習機會,幫助學生獲得實際的工作經驗,並為集團培養潛在的未來員工。台塑致力於開發高值化、綠色產品,回應全球碳中和與永續經營的趨勢。集團計畫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並將持續投入新能源與新產業研發,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

結語

台塑集團以其深厚的製造業基礎,結合數位轉型與創新,未來仍將繼續走在產業領先的道路上。通過不斷擴展其在技術創新、社會責任與人才培育方面的成就,台塑集團將為台灣及全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受訪者小檔案

姓名

李純正

學歷

經歷